皮膚,是保護我們減少外界傷害性物質進入到體內的重要器官,同時也抵抗磨擦造成的傷害。但剛出生的寶寶,肌膚是相當柔嫩敏感的,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出現紅斑、疹子、脫屑等狀況,讓爸比媽咪們既擔心又心疼。加上寶寶皮膚微循環的調節也正在發展,所以調節體溫的能力是有限的。在照顧的原則上,洗澡要用溫水(適合寶寶的洗澡水溫為32~36度左右,參考資訊: 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parenting/babycare/articles/3570),沐浴用品建議使用成份溫和配方單純的,擦拭皮膚時用柔細的毛巾/紗布巾輕按拭乾,沐浴後可以用配方單純無香精不阻塞毛孔的寶寶護膚用品!了解有關寶寶皮膚可能會出現的問題,不但能更加知道寶寶皮膚的狀況,也能給寶寶較好的照顧。
以下幫爸比媽咪們整理了新生兒常見的皮膚問題資訊,提供參考:
- 汗疹 / 痱子 / 熱疹
汗疹,熱疹,痱子,其發生的原因都是都是「汗腺堵塞」而導致,因為阻塞,汗液排不出來皮膚就會出現隆起的現象,一般都跟熱和潮濕有關,有時則是乳液造成汗腺阻塞等.. ,而隨著堵塞的程度,進一步可以分成淺層,中層,深層汗疹。
.淺層汗疹是透明的小顆粒,晶瑩剔透,所以又叫晶形汗疹,通常不太會癢。
.中層汗疹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痱子了,容易發生在出汗較多的地方(如腋下、手肘、膝蓋窩、鼠蹊部,也會發在臉上、下顎、前胸、背部等),會造成紅紅癢癢的,常反覆發作,需要多留意。
.深層汗疹會出現膿包等症狀,通常是細菌感染造成,如果孩子出現此現象一定要看醫生喔!
醫師建議,寶寶的穿著應以「年齡」、「體溫」、「天氣」三大原則來判斷,材質挑選上應以「透氣」、「吸汗」、「有彈性」為宜,才能減少寶寶肌膚受到侵害。
如何幫寶寶穿搭建議參考文: 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304/40139
- 尿布疹
發生在包尿布的地方,刺激來源是尿液、糞便裡的刺激性成份和細菌滋生反覆刺激皮膚,加上悶濕使皮膚相互磨擦而變嚴重。預防尿布疹可勤換尿布,屁股清潔乾淨,照顧者應保持雙手清潔,以免幫寶寶更換尿布時造成感染。
黃瑽寧醫師建議: 當你的寶寶遇上難纏的尿布疹時,切勿道聽塗說,亂抹亂擦,應該給專業的小兒科醫師評估,辨識為哪一種尿布疹問題,藉由飲食的調整、環境的控制、適當的藥膏,才能真正達到痊癒的目的。
尿布疹相關資訊: 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52244-/?page=1
- 濕疹/異位性皮膚炎
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,是一種慢性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(容易發生在臉上、脖子、耳朵後面、四肢關節彎曲處、如手肘附近、膝蓋與腳踝附近。) ,也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病之一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專任主治醫師林建宏表示,皮膚炎的發生原因通常與「遺傳/體質」、「環境」及「食物」有關。
林建宏醫師建議:平時可以從飲食及居家環境開始著手,在生活習慣上需做一些改變及預防措施,可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的機率,若有搔癢可開始擦藥,,在擦藥後可抹些乳液。在居家照顧配合與安全用藥下,可幫助寶寶遠離不舒服的搔癢與不安,也能讓baby重拾健康的肌膚。
異位性皮膚炎相關資訊: https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-detail?id=1318
- 口水疹
發生在寶寶嘴邊附近,會出現紅紅的一片(也是濕疹的一種) ,刺激來源是新生兒口水流較多,停留在嘴唇周圍的時間過長造成的發炎現象。大多發生在1歲以下的寶寶,口水疹會重複出現與家長的照顧方式、寶寶的皮膚狀況都有關係。程建勝醫師表示,如果沒有明顯的、大片的紅,只要細心照顧,過了愛流口水的時期(約持續1~2個月)自然會好;但若已經出現明顯的紅紅一片或是寶寶的口水疹有點多,建議還是直接去小兒科或是皮膚科看診,由醫師診斷是否真的為口水疹亦或是其他的黴菌造成的問題。
口水疹相關資訊: https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-detail?_page=1&id=1240
- 蒙古斑
蒙古斑或蒙古型藍印,也叫骶部色素斑,是一種良性的先天胎記。常見於新生兒下腰椎部位、臀部、脅位(即腰間)、肩膀發現,形狀大小不一。蒙古斑色素的顏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來越淡,蒙古斑外觀呈現藍、青色,是因為真皮層的黑色素細胞所致,大約在寶寶三歲後就會自動消失了(有些蒙古斑可能終身永不消退,但顏色會變得相當淡),所以新手爸媽不需過度緊張。
- 脂漏性皮膚炎
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生主要因皮屑芽苞菌引起,小嬰兒出生之初受到來自母體賀爾蒙的影響,油脂分泌會特別旺盛,因此多發生在皮脂腺分泌旺盛處,(耳朵、頭皮、前額髮際、眉毛、眼皮、雙頰等處看到)。等寶寶六個月大以後,母體留在嬰兒體內的賀爾蒙逐漸退去,脂漏性皮膚炎也就會跟著痊癒。脂漏性皮膚炎只會有輕微的癢感,所以對寶寶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,當寶寶有脂漏性皮膚炎時,切勿任意摳剝,如果勉強剝掉,下面的皮膚很容易會受傷出血,很容易產生發炎,如果寶寶出現黃色油垢增厚硬化,可於洗澡前用嬰兒油塗抹,溶解油垢,約半小時後於洗澡時清潔即可,但要避免過度清潔造成反效果!調整寶寶的生活作息通常會自行改善,症狀嚴重時建議還是請小兒科或是皮膚科醫生治療。
參考資訊: https://www.mababy.com/knowledge-detail?_page=1&id=1902
- 毒性紅斑疹
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楊雯倩表示:「毒性紅斑一般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到2、3周之間」分布在軀幹及臉部,紅斑上會有白白黃黃的小點,似膿包狀,但其實毒性紅斑並非細菌感染(良性的皮疹),不需要特殊治療,會自然痊癒。
- 粟粒疹
白色或是淡黃色的小丘疹,圓圓尖尖的,多發生在兩側臉頰或額頭,成因是寶寶因代謝慢、皮脂分泌旺盛,使其表皮到皮脂層的皮脂腺阻塞,這就是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堆積形成的粟粒疹,不需要特別治療,通常在出生1到2個月就會消失。
- 新生兒黃疸
黃疸的成因-人體血中的紅血球老化後經代謝產生一些廢物,其中一種稱為「膽紅素」的廢物最後經由肝臟排出體外。如果這種廢物產生過多(如紅血球破壞過度)或無法排出(如肝膽系統疾病造成排出異常)就會累積在體內,引起皮膚、眼白泛黃,也就是所謂的「黃疸」。
新生兒黃疸又包括「生理性黃疸」及「病理性黃疸」兩種
.生理性黃疸–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,而且肝臟較不成熟,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黃疸。這種因生理現象導致的黃疸稱為「生理性黃疸」。發生在嬰兒在出生第2~3天開始就會有生理性黃疸的出現,1~2星期後逐漸消退。生理性黃疸的黃疸指數通常小於12,除了皮膚、眼白泛黃外,無其他症狀,通常不需治療就會消退。對於新生兒黃疸多以照光方式處理,基本上照光是以藍、綠光為主,方便、無侵襲性、副作用少,少數黃疸指數過高的才會換血。
.病理性黃疸–通常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、總膽紅素每日增加超過5mg/dl、足月兒超過15mg/dl,早產兒超過13mg/dl,直接膽紅素超過1.5-2mg/dl、足月兒黃疸超過一週,早產兒黃疸超過兩週,均可視為病理性黃疸,病理性黃疸可能出現的症狀:包括嘔吐、膚色蒼白、活力變差、食慾不振、腹漲、腹瀉、發燒、小便變濃茶色、大便顏色變白等情形。請儘速就醫以查原因。
新生兒黃疸文章: http://www.edah.org.tw/journal/22/34-37.html
寶寶的肌膚是非常柔嫩敏感的,如肌膚發生較嚴重狀況時,建議還是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,切勿道聽塗說,應給專業的醫師來評估治療才是最佳選擇。
~以上資訊僅供參考~